|
|
|
您当前的位置:本地通首页 > 本地文化 > 北宋进筑盐川砦

北宋进筑盐川砦

关键词:北宋进筑盐川砦     我要发布新的信息
  • 相关机构: 漳县在线
  • 电 话:
  • 网 址:http://www.zhangxian.ccoo.cn
  • 感谢 gszxccoo 您提交的信息已被本站采纳
  • 点击率:370

    已有0网友参与纠错

唐“安史之乱”爆发后,西北边兵尽调东下平叛,雄踞青藏高原的吐蕃乘机侵占陇右,漳县盐井转归吐蕃所有。由于吐蕃贵族之间争权夺利,公元9世纪,雄踞青藏高原的吐蕃王朝瓦解,遍布于河陇地区的吐蕃各部落失去了政权的驾驭。遂“互不统属、互为雄长”,争杀不已。当时的吐蕃各部落“大者数千家,小者数百家”。互不统属,散居于今甘肃境内的甘(今张掖)、肃(今酒泉)、瓜(今安西)、沙(今敦煌)、熙(今临洮)、河(今临夏)、洮(今临潭)、岷(今岷县)、迭(今迭部)、宕(今宕昌)、阶(今武都)、文(今文县)、秦(今天水)、泾(今泾川)、原(今镇原)、仪(今华亭)、渭(今平凉)诸州。

其时中国内地也陷入军阀混战之中,上演了一幕幕“你唱罢了我登台”的悲喜剧,短短60年经历四个朝代,直到赵匡胤的赵宋王朝,方才稳定下来。但宋廷西北边境直到秦州,西部为不相统属、散居的吐蕃部落。他们子孙相承,五代时期和中原王朝有朝贡关系。

后唐明宗时,在西北沿边设置贸易场所,和党项人进行茶、马互市,宋朝建国之初,其首领李彝兴遣使贡马300匹,表示臣顺,双方关系良好,宋朝以茶换取夏人马匹,每年多至2万匹。[1]又其地盐州(今宁夏盐池县)有盐池(即今花马池),盛产白盐,比宋境内解州的解盐质量好。以青白盐换取汉人谷物,使得党项人经济生活逐渐丰富起来。宋太宗太平兴国七年(982年),继任的定难节度使李继捧献银、夏等四州之地入朝,表示接受宋朝的统一。但其族弟李继迁不服,叛走地斤泽(今内蒙古自治区伊克昭盟乌审旗以北的湖泊沼泽地区);与契丹统治者勾结,受封为夏国王。宋太宗赐李继捧名赵保忠,仍令其镇守夏州,招降李继迁,但没有起到什么作用,继迁叛服无常,宋真宗咸平五年(1002年),继迁大集蕃部,攻陷灵州(今灵武县南),其势力渐盛。继迁死后,其儿子德明继立,在宋、辽之间,采取两面政策以积蓄力量。仁宗明道元年(1032年),德明死,子元昊继位。一方面利用宋、辽矛盾和河西回鹘、吐蕃势力之衰,积极扩张地盘,占有河西之地。西夏兴起后,李继迁向河西扩张,六谷族积极抗御。咸平六年(1003年)十一月,李继迁进攻西凉,遭六谷族大首领潘罗支袭击,继迁大败,中流矢而死。

由于党项族的兴起及向河西扩张,河陇形势发生了根本变化,凉州的六谷族及甘州回鹘均向宋朝积极靠拢,希望得到援助,共同抗击这个新起的敌对势力。但宋朝的统治者,特别是宋真宗,没有远大的战略眼光,看不出形势变化,还以吐蕃强盛时的情况来看待六谷族。说什么“朕看盟会图,颇记吐蕃反复狼子野心之事”。算他们的历史帐。罗支屡请王师助击贼,他以西凉去渭州限河路远,不可预约帅期为借口,不予实际援助,只给以将军、节度使的虚名,应付了事,以致坐失良机,被各个击破。大中祥符八年(1015年)并吞凉州,仁宗天圣六年(1028年)攻拔甘州,景祐三年(1036年)占领瓜(今安西县)、沙(今敦煌县)、肃(今酒泉县)三州,同时举兵攻兰州诸羌(吐蕃族)。南侵至马衔山,据龛谷寨(今榆中县小康营),席卷整个河西走廊,随即向宋朝西鄙大举进攻,关西沿边州县受害极深。

宋仁宗宝元元年(1038年),元昊称帝建国,国号大夏,与宋、辽成鼎足之势。宋朝因为措置失当,在其西北部出现了一个强大的敌对政权。为了抵御西夏,宋王朝不得不经营秦陇,以此作为屏障。

到宋仁宗皇祐五年(1053年)宋廷为牵制西夏,始经略西北,欲割断西夏本土与河西的联系。庆历六年五月,秦凤路经略司奉诏修夕阳镇时,就指出:“伏羌寨之北,尽是属户蕃部所居,距西界止百余里,无山川之险,苟贼马忽逾伏羌以南,断入州之道,则失腹背之援,有不测之虞。[2]”这种危险是存在的。皇祐五年,宋朝进筑古渭寨,加强了西边的防务。嘉祐七年(1062年),夏国主谅祚举兵侵董毡,被击败,他退走时筑城于古渭之侧而去。聚居在此的吐蕃部落,遂成为宋、夏双方极力争取的对象。

当时居住在古渭州(今甘肃陇西)的是吐蕃蔺氊部,蔺氊先世跨有九谷,后逐渐衰败,仅保三谷,余悉为他族所据。其中青唐族最强,据其盐井,日获利可市马八匹[3]。对漳县盐井的收益,学者汤开建以其它文本的“日获利可市马八百”作了推算:宋代一匹马价约为二十缗,如吐蕃内部买马低至十缗的话,一日获利可高达八千缗。宋代四川井盐每斤直七十钱,如按旧价每斤一百五十钱计算的话,则每日可产盐五万余斤[4]

渭州密迩夏境,夏人牧牛羊于境上,蔺氊派人夺取了夏人的牛羊,引起夏人的愤怒,欲发兵抢占蔺氊居地。蔺氊自知不敌,乘机投靠宋廷,想借助宋兵抵挡夏人的入侵。北宋官员范祥欲立奇功,立即前往古渭筑城,蔺氊告诉范祥:“此本我地,亦乞汉家取之。”[5]范祥乘便又夺取了其它部族的居地以招弓箭手,引起青唐及诸族举兵叛乱。

蔺氊归附北宋,引起宋、夏两国的外交纠纷。夏人当然不愿意看到北宋立足古渭,前来质问宋廷,言:“古渭州本我地,今朝廷置州于彼,违誓诏。”[6]接纳蔺氊、进占古渭一时成了宋廷棘手的难题,面对西夏的质询,宋廷查办了范祥,另有官员要求放弃古渭勿城。为慎重起见,宋廷派遣傅求专门处理此事,傅求权衡利害,提出了一个折中方案,就是城必须筑,但新城的名称需稍加改变,以免引起不必要的外交麻烦。求言:“今弃勿城,夏人必据其地,更为秦州患。且已得而弃之,非所以强国威。按蔺氊父祖皆受汉官,其地非夏人所有明甚,但当更名古渭寨,不为军,以应誓诏尔。”傅求又招举兵叛乱的青唐等族酋,告诉他们“朝廷今筑城,实为汝诸族守卫,而汝叛何也?”皆言“官夺我盐井及地,我无以为生。”傅求答应不夺盐井和土地,诸族皆喜,听命,遂罢兵。傅求乃割其地四分之三以畀青唐等族,卒城古渭。[7]宋廷授讷支蔺氊为左班殿直、本地分巡检。经过一番周折,筑古渭城自皇祐五年(1053年)三月始,未停顿,至次年十一月己巳,“秦凤经略安抚司言,城秦州古渭寨毕功”。宋廷“诏秦凤部署刘涣,每半年一巡古渭寨,以抚辑蕃部”。[8]同时增兵五千人防守,备御夏人来犯。古渭寨遂成为以后开拓熙河的基地,而讷支蔺氊部的内附,是立了首功的。

熙宁元年(1068年),力图恢复“汉唐旧疆”的宋神宗和王安石,支持王韶开熙河。《宋史》卷16《神宗本纪·赞语》说,神宗立,“励精图治,将大有为。未几,安石入相,……知祖宗志吞幽蓟、灵武,而数败兵。帝奋然将雪数世之耻,未有所当,遂以偏见曲学起而乘之,青苗、保甲、均输、市易、水利之法”行。而王韶正是在当时看出了神宗和王安石的战略决策,于熙宁元年(1068年)乘机上《平戎策》,提出了开拓河湟的主张。《东都事略·王韶传》载:“韶内知天子智勇,有志于天下,乃上平戎策”。 王韶在平戎策中所言,使西夏“并兵南向,大掠秦、渭之间,牧马于兰、会,断古渭境,尽服南山生羌,西筑武胜军,遣兵时掠洮、河,则陇、蜀诸郡,当尽惊扰”[9]。根据《宋史》及《东都事略》本传的记载,大意是:国家要制服西夏,当先收复河湟,欲复河湟,当先以恩信招纳沿边诸族。自威戎以南至于洮、河、兰、鄯,原本是内地郡县。自唐乾元以后,吐蕃陷河陇,至今诸羌瓜分,莫相统一,正是并合而兼抚的时候,果能招抚沿边各族,使夏人无所连结,即可断其右臂。这是袭汉武帝断匈奴右臂的故智。果然立即得到神宗和王安石的重视。在王安石的坚决支持下,遂有熙河开边的部署和行动。

熙宁四年(1071年)八月,王韶借巡边为由,引数骑直抵大首领俞龙珂帐,谕以恩信,招抚其部,赐俞龙珂包顺。俞龙珂归朝至阁门引见,谓押伴使曰:“平生闻包中丞拯朝廷忠臣,某既归汉,乞姓包?”神宗遂如其请,名顺。[10]俞龙珂归顺后,这年十一月,其兄河州首领瞎药等来降,诏以为内殿崇班、本州藩部都监,仍赐姓包名约。周边吐蕃部落当然不会心甘情愿看着盐井落入宋廷,总想找机会夺为己有,宋军兵力有限,惟有依靠包氏这样的地方酋豪。为笼络包氏兄弟,宋朝在寨内修建房舍两套共七十余间,赐予包顺、包诚。二人感激涕零,为保卫盐井出力不少,熙宁七年六月高遵裕言:“瞎吴叱率叠、宕诸羌胁青唐,寇盐川寨,包顺击走之。”[11]

为保证盐井不落入他人之手,熙宁六年五月乙未宋将高遵裕奉命在盐井川修筑城寨,花费二月之余,一座坚固的城寨屹立在漳河南岸,宋兵驻扎城上,即保卫盐井,又可监督生产和销售。神宗得到消息后,龙颜大喜,赏赐筑城兵士钱钞,负责官员升级。九月癸丑,神宗赐名新城盐川寨,隶属通远军管辖。

王韶招抚俞龙珂,可能答应不收回蕃部赖以为生的盐井,《长编》卷230熙宁五年(1072年)二月甲子,有一段神宗君臣的对话:

上言:“(郭)逵言无能裁处事,但为韶曾许木征以不要地及盐井耳。”安石曰:“不要地及盐井,固非欺木征,今来招纳,何尝要彼盐井及地?”

虽答应青唐诸族不收回盐井和土地,但宋王朝开边费用极巨,面对着“日获利可市马八匹”的盐井,宋廷开始考虑长久之策。熙宁五年(1072年)五月壬寅,诏以古渭寨为通远军,以王韶兼知军。熙宁六年(1073年)五月乙未,命熙河路总管高遵裕领汉、藩军于盐井川筑城寨;同时令在新城内造廨舍两所七十间,赐包顺、包诚。在收取包顺盐井问题上,宋朝官员意见不一,王安石从国家财力考虑,主张用高价扑买盐井。

王安石曰:“若王韶令人自以私意问包顺:‘旧日收十千,今日与十五千扑买,如何?’度顺与扑买人较计利害之情无异,或当欣然,欣然,即收之无害。今置城寨,不务就本处经度供给,乃从中运致财物为备,非经久之策。”上曰:“古戍边亦须从内供馈。”安石曰:“须计置已尽,势不获已,乃从中供馈。若犹可以就便计置,何缘释而不计,乃须从中供馈?”[12]

熙宁六年(1073年)十一月戊午,包顺等酋豪将盐井献给宋廷,乞以献盐井功状录用其子。

王安石为何不守承诺,急于收回漳县盐井,这与当时的宋夏紧张关系密切相关。西夏李氏以偏僻数州,对宋廷叛服不常,宋军数次出师皆大败而归。公元1038年,元昊公然建国称帝,与宋天子分庭抗礼。神宗君臣一直梦想雪先帝之耻,随着变法的推进,北宋国力也有所增强,于是对西夏军事、政治、经济多管齐下,关闭与西夏的榷场就是对西夏的经济制裁。西夏除沿黄灌区外,土地大多贫瘠,粮食不足,但出产质量上乘的青白盐,西夏拿食盐交换宋朝的粮食以及其它物资。庆历年间元昊提出“每年入中青盐十万斛”,作为与宋议和的条件,谏官孙甫认为“西盐五、七万石,其直不下钱十余万贯。”枢密副使韩琦、知制诰田况也指出:“青盐十万斛,今只以解盐半价约之,已及二十余万贯。”由此看来,西夏青白盐利每年至少有数十万贯,这对一个“旱海”小邦来说,已是相当可观。宋人何亮在《安边书》中写道:“元昊数州之地,财用所出.并仰给青盐。乌、白盐池,夏贼洎诸成视之犹司命也。”熟悉西夏内情的李继和曾指出“蕃戎所赖,止在青盐。”

西夏食盐被宋廷禁止销售后,延边百姓只得食用解盐,但解盐长途贩运到边关后,价格高昂,百姓购买不起,于是铤而走险越过国境,私贩西夏青盐,宋朝对西夏的食盐禁售,并没有取得预期效果,反而“助寇资而结民怨。”[13]

   北宋政府急于扑买漳县盐井的另一原因是入中需盐。宋夏关系恶化后,宋朝大军云集陕西延边州郡,但粮草往往接济不上,于是创立入中之法。就是政府鼓励商人运送粮草及战略物资如羽毛、筋角、胶膝、铁炭、瓦木之类,到延边指定地点。若运的是粮草,就让商人拿上文券到京城榷货务领金银或钱;若是其它物资,则拿券到指定的盐场换盐。所有入中食盐,皆由官府销售,禁止私人买卖,严格禁止西夏青白盐入境。



[1] 《宋史》卷198《兵十二》。

[2]《长编》卷158庆历六年五月辛卯。

[3]《长编》卷175皇祐五年闰七月己丑,校勘记:‘匹’上原有‘百’字,据宋本、宋撮要本、阁本及《治蹟统类》卷9《仁宗筑古渭寨》删。

[4] 汤开建:《关于公元十至十三世纪安多藏族部落社会经济的考察》。

[5]《长编》卷175皇祐五年闰七月己丑。

[6]《长编》卷175皇祐五年闰七月己丑。

[7]《长编》卷175皇祐五年闰七月己丑。

[8]《长编》卷174皇祐五年三月起至卷175、176至和元年十一月己巳。

[9]《宋会要辑稿》第199册蕃夷六之九。

[10]《长编》卷233熙宁五年五月庚寅。

[11]《长编》卷246熙宁七年六月乙丑。

[12]《长编》卷245熙宁六年五月乙未。

[13] 《宋史》卷181《食货志》。

赞助商提供的广告
纠错信息:( 已有 0 人发表纠错信息 )
电话:010-61744288 传真:010-61744588 邮箱:union#ccoo.cn
地址:北京市昌平区北七家宏福大厦1007室 邮编:
Copyright © 2004-2024 北京城市联盟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  技术支持:城市联盟
不良信息举报中心
='{"id":"10"}'>